查看原文
其他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东北地名研究角度及方法

刘扬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摘要:地名是一种语言符号,是语言词汇系统中专有名词的一种,在其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地名的研究可以提供证据补充地名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观点,也可使我们更加了解当地文化特征。东北地区几省在文化习俗、民族融合等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划为一个文化大区进行研究。文章以收集的文献为基础,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分析如何进行东北地名研究,并在文中重点探讨了东北地名研究的角度及方法。

关键词:东北文化;地名研究;东北地名;地名文化 



由于历史沿革和民族融合等多方面的影响,文化区和行政区域的划分区域之间是有一些差别的。本文中所要讨论的“东北地区”不是一般所指行政区域划分上的“东北”,即行政区划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而是除了黑、吉、辽三省外,还应该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些地区,因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些地区和黑、吉、辽三省之间在历史上有关联,文化习俗和民族融合等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特点,可以作为一个文化大区加以共同考察。

东北地区作为历史上远离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区,往往不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区域,所以流传下来的记录东北地区地名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非常少。文献中最多的是地名志,如关于吉林省地名研究的《吉林省自然地名志》,还有一些是从历史中追根溯源,研究地名典故和来源等的论文,甚至是轶闻故事类书籍。通过对东北地区地名研究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的。一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地名的语言学属性,由于“地名结构与语言结构基本上一致”,所以可以对地名进行语言结构分析,研究地名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考证地名在历史沿革中的演变过程。二是少数民族对东北地名的影响。东北地区属多民族融合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执政、聚居,民族间的商贸、文化交流等都会影响东北地区地名的形成和演变。另外,东北地区清代时期的满族迁徙,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民族分布格局,这对地名的演变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从现有文献相当一部分是从民族迁徙对地名影响的角度进行讨论的就可以看出。三是对东北地名文化的探讨。地名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它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透过地名的宏观文化考察,人们能获得丰富的历史背景信息”(沈锡伦,2004,126)。由于文化是一个难有统一的话题,所以这一类的研究也较为宽泛,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都多有涉及。现有文献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是分散的,对东北地区地名整体研究关注较少。东北拥有跨行政区的文化共同意识和自我认同,所以有必要将东北作为一个文化大区来进行研究。对东北地区地名研究应从宏观层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构架,而不是穷尽式地对个别地名进行简单释义。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知基础,下面将对东北地区地名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东北地区地名研究角度


一般来说,地名研究应属于地名学的研究范畴,但地名学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它涉及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从地名学的角度,多是先从地名的历史沿革出发,考察地名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目的是解决一地多名、多地一名模糊不清,用字用法不规范,外来词翻译不准确等问题。这对规范地名、方便大众使用等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研究成果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主要关注文化语言学方面,所以在下面的论述中其他不提,只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从语言学角度,地名研究多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出发,研究地名的语音变化、词语意义、词语结构构成。地名的语音结构与汉语一般词汇的结构有共同性,地名的语音变化与语言的语音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语音方面,可以从音节的多少来考察。另外,地名的口语读音和书面语读音并不一致,如笔者所处地区“绿园”,本地人却读成luyuan,而不是书面语读音lvyuan,这种情况很常见。而从词法上看,地名的结构和语言结构也是一致的,通过对地名中的专名进行结构分析,发现也有联合、动宾、偏正、主谓等语法结构形式。

上面是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地名的研究,但基础研究往往服务于现实,所以我们应从语言结构系统的基础研究,深入到语言功能的应用性研究。文化语言学和地名学一样,也是跨学科、跨领域的一类,可以认为其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也可以说属文化学领域。但无论怎么表述,文化语言学都是从文化和语言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探讨问题。在文化语言学的视角下看地名学研究,同样也应该从这两个角度看问题。

从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按照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范畴,来进行地名的语音、词义和结构变化研究,并透过基础的语言学研究来发现或者说是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如地名产生和演变背后的文化起因和影响之文化因素。通过对历史追根溯源,了解地名命名之初地理条件、历史沿袭、民族习惯对地名命名的影响,以及比较当时原地居民的心理认知、文化审美和现在的不同,进而梳理出地名的文化内涵。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进行地名研究要注意语言和文化、历史和比较、历时与共时的结合。在对东北地区地名进行研究时,既要考虑以上因素,同时也要兼顾东北地区的区域特点,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始终把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从目前现有的文献考察,东北地区地名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没有确立,地名研究上缺乏对东北地名文化表征形态的整体描写和特质分析。东北地区地名研究也要建立在同质性的基础上,才能使东北地区诸多研究个体产生联系成为整体。

二是东北地区多民族融合的特殊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东北地区频繁的朝代更替,加之边境战乱、灾害等因素,民族迁徙、融合一直持续进行。在东北的广袤大地上,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民族共同生活。“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其地名的语词和语词系统也有各种差异”(李如龙,1998,12),所以要注重地名学与民族学的联系,对于不同民族语源地名、尤其是少数民族语源地名的研究可以进行有差异的、有层次的分析,还要注意少数民族语言和东北方言语音语调、方言词对东北地区地名的影响。另外也要关注地名分布与民族分布、民族迁徙的关系。

具体而言,研究东北地名,首先,从构词角度考虑,地名是专名+通名构成的,“通名是地名中表示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类别的部分,在同类地名中具有相同的意义。专名是地名中用来区分各个地里实体的部分。”(杨建国,2018,22)东北地名受东北地域文化影响,平民文化突出,这和东北方言类似,以贴近大众生活的俗文化为主。如果说通名反映地名的共性,由通名可以把地名划分成类,则专名反映了当地特有的文化,表现了当地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其次,根据专名划分类别。通常地名研究划分类以通名为标准,但通名的划分通常是自然地理、行政区划、非自然地物等的划分。相比较而言,专名内涵丰富,更能反映当地文化。文化的分类一般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从文化学角度,专名也可以有这样的类别,根据专名所属的文化系统,分别对类别内的东北地名进行文化解读,可从中窥见东北地区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语言与符号、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最后,从共时层面切入到历时层面,追溯东北地名的变化轨迹,考察文化的历史演进,弄清楚是什么样的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二、东北地区地名研究方法


对东北地名进行考察,传统地名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分析,对地名进行音形义和历时共时研究。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都是常用的研究方法。对地名进行考察分析,传统上首先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文献资料得到全部考察数据,接着要对地名的读音、历史变化过程等进行考察。除了传统方法外,针对东北地区地名的研究方法应符合东北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具体说,一是除了定性分析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对大量的地名进行统计和比较后根据其文化特征进行划类,凸显其文化小系统中地名的特殊性。二是实地调查以准确记录民族语言、方言词和通用语口语的语音为主,由于东北多民族融合的特点,这样的记录更能提高数据的真实性。三是对东北民族文化深刻理解和认同,这样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地文化对地名生成、演变的影响。四是利用文化参照法,将语言和文化比较研究。在研究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都应根据东北地域文化的特点来寻找东北地名生成的内在逻辑,这能够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地名产生与演变的本质和规律。


来源:《智库时代》2019年第6期

选稿:佘本金

编辑:佘本金

校对:杨肖翠

责任编辑:耿曈


往期推荐

老北京地名的传说

“瓦屑坝”移民:传说还是史实

湖北省市县地名文化探究

天津村镇地名文化研究

从《方言》所记地名看山东方言的分区


微信扫码加入

QQ扫码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